
全国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 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其中,人生态度回答的是
A. 人为什么活着B. 人的本质是什么
C. 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D.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 告诫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 春是用来回忆的。 ……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 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
A.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B. 个人的心理平衡、心态良好
C. 个人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D. 个人为他人和社会所作的贡献
3. 人际交往中,由于性格、经历、文化、修养等的差异,难免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 人与人互相理解,求同存异,不在非原则问题上斤斤计较。这是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
A. 诚信原则的要求B. 宽容原则的要求
C. 平等原则的要求D. 互助原则的要求
4. “理想信念”由理想和信念两个概念结合而成,包含理想和信念各自的含义。其中,理想是指
A.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B.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D. 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5. 人们的理想信念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但是,它又不只是一种 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这体现的是理想信念所具有的
A. 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点B. 时代性与阶级性的特点
C. 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特点D. 虚幻性与模糊性的特点
6. 对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来说,有共同理想才有共同步调。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应该树立的共同理想是
A. 民族主义 B. 新民主主义
C. 民主社会主义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形象地说明
A. 理想可以自发实现B. 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C. 理想终归是一种美好的想象D. 只有在实践中理想才能变为现实
8.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
A. 传承中华传统道德,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B. 固守中国民族特色,抵御一切外来文明
C.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争取中华民族彻底解放
9.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激励中华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下列格言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是
A.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B.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 不同的时代条件,对爱国主义提出不同的时代要求。当代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
A. 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B. 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C.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D. 把中国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11. 时代精神反映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引领着时代进步的潮流,体现着社会主旋律和 时代最强音。当代中国,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感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改革创新B. 艰苦朴素
C. 无私奉献D. 谦虚谨慎
12. 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下列关于道德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
B. 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复杂化
C. 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D. 道德来源于人的本性,是人内心固有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
13. 道德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是提倡“应当怎样”“不 应当怎样”,通过说服、劝阻、示范等方式起作用。这说明道德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
A. 专业性的特点B. 随意性的特点
C. 非强制性的特点D. 不稳定性的特点
14.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
A. 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B.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C.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D. 网络道德的主要内容
15. 立足职业、成就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职业和事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主要在于
A. 职业和事业都是以劳动为基础的工作
B. 事业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事业的升华
C. 职业和事业都是人们为着崇高理想所从事的工作
D. 从事职业和事业的人都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 文明。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相应的道德要求。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主要内容的是
A. 办事公道B. 尊老爱幼
C. 爱岗敬业D. 服务人民
17.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心理、思想、行为多种因素的相应发展,具体表现为道德 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等。其中,伴随着道 德认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比如,在实践中助人了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愉悦感,在实践中损人了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愧疚感,这样的内心体验属于
A. 道德情感B. 道德意志
C. 道德信念D. 道德行为
18.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维护法律权威,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做到的是
A. 遵守法律B. 制定法律
C. 执行法律D. 适用法律
19. 在我国,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是指
A.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 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 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0. 一个国家的法律,依据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或调整手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这些类别称为
A. 法系 B. 法律体系
C. 法律部门 D. 法的渊源
21. 法律监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 的监督。依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律监督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下列属于国家监督的是
A. 人民政协的监督B. 监察机关的监督
C. 网络舆论的监督D.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2.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A. 依法纳税B. 宗教信仰自由
C. 维护祖国安全D. 保守国家秘密
23.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是
A. 吊销执照B. 免职降职
C. 停产停业D. 赔礼道歉
24. 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属于社会法的是
A. 就业促进法B. 国有企业法
C. 反不正当竞争法D.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5. 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下列纠纷中,可以申请仲裁的是
A. 婚姻纠纷 B. 继承纠纷
C. 抚养纠纷 D. 合同纠纷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7. 简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28. 简述个人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29. 简述法律规范的种类。
30. 简述我国宪法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 论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
32.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33. 论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