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法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244
点击查看:【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D 4.C 5.B
6.B 7.D 8.C 9.C 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CDE 2.BC 3.BDE 4.ABCDE 5.AB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事件 行为
2.经营管理 生产指挥
3.资本确定原则 资本维持原则 资本不变原则
4.资本较小 股东人数较少
5.自然人 法人
6.要约 承诺
7.委托开发 合作开发
8.人用药品 烟草制品
9.职务 非职务
10.同时兼营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债是按照合同约定或依照法律规定,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即债权和债务。
2.股票是由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给股东的,证明其可按所持股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书面凭证。
3.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担保法》所列的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4.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5.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运用自己的资金,只代替客户承办交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的含义主要有:
(1)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总是一定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2)法只能属于统治阶级的,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4)法是统治阶级的基本意志的体现。
(5)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随心所欲、凭空产生的,是统治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公司法的特征有:
(1)公司法体现着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的结合。
(2)公司法体现着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
(3)公司法体现着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结合。
(4)公司法体现着国家意志与公司、股东意志的结合。
(5)公司法体现着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
3.合同法规定的当事人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情形有: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将不履行主要债务的。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主要区别有:
(1)商业保险是通过自愿订立保险合同产生,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产生,强制实施,无须签定保险合同。
(2)商业保险的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社会保险只能为人的生、老、病、死提供基本保障。
(3)商业保险的保费由投保人负担,社会保险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担。
六、论述题(共10分)
四种行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不正当竞争是行为人以故意规避法律或者直接违反法律、政策为前提,并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损害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的利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2)正当竞争是以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为前提,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信誉来取得竞争效果是受法律鼓励和保护的行为。
(3)不平等竞争不是行为人违反法律、政策或商业道德造成的,而是外部原因形成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应逐步予以改正。
(4)垄断一般指少数大企业经济组织之间为攫取高额利润,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竞争手段,彼此达成协议独占某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法律应禁止那些制约正当竞争或者会导致不正当竞争的垄断现象。
七、案例分析题(共10分)
(1)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因为乙公司在明知其出售的笔记本电脑为国内组装机的情况下,隐瞒了这一事实而将电脑交付给甲公司,已经构成欺诈。
(2)法院可以按甲公司的要求撤销其与乙公司的合同。因合同被撤销从合同成立时起便没有法律约束力,故按合同法规定,甲公司有权要求返还电脑,退还货款,并有权要求乙公司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