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1.世界观是(P2)
A.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社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是(P2)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时间和空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与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自然和社会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P4)
A.空间广延性
B.客观实在性
C.无限多样性
D.客观规律性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9)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现象是事物本质的体现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5.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P11)
A.每个人的认识都依赖于直接经验
B.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C.书本知识并不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6.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P12)
A.实践论
B.矛盾论
C.反映论
D.先验论
7.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P14)
A.有条件性,有限性
B.客观性,一元性
C.有条件性,有用性
D.客观性,无限性
8.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P15)
A.地理环境
B.人口数量
C.人口素质
D.生产方式
9.社会形态是(P19)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10.阶级斗争是(P18)
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P19)
A.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B.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是(P20)
A.相互替代
B.相互包含
C.相互补充
D.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13.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P23)
A.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B.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
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
1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存在着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和顽固势力,党对顽固势力采取的策略方针是(P25)
A.发展
B.孤立
C.消灭
D.争取
15.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标志是(P26)
A.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
C.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6.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具体到科学文化领域所采取的方针是(P29)
A.团结-批评-团结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7.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P22)
A.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
B.马克思主义理论神圣不可侵犯
C.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靠引证马克思关于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述解决问题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依据是(P21)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C.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D.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19.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P27)
A.自然资源状况
B.人口数量与结构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D.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2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所制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P28)
A.总体小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性质是(P29)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变革
C.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2.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P29)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23.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紧紧围绕(P33)
A.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
B.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行
C.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行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行
2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一体系的特点是(P29)
A.互联互通,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B.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C.互利共赢,各方协商,安全高效
D.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合作
25.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当前,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P31)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收入分配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对外开放
2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作用”改为(P31)
A.辅助性作用
B.替代性作用
C.补充性作用
D.决定性作用
27.现阶段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决定因素是(P30)
A.公有制经济的资产规模
B.公有制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C.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D.公有制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P33)
A.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
B.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总目标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2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P34)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爱国主义
3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P34)
A.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B.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
C.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3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P34)
A.爱国主义
B.求真务实
B.艰苦奋斗
D.改革创新
32.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措施体现了(P31)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C.再分配注重公平
D.再分配注重效率
33.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是由于(P35)
A.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C.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D.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此起彼伏
34.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P36)
A.实现两岸三通
B.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由(P37)
A.党的性质决定的
B.党的路线决定的
C.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
D.党的纲领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