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 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1.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P2)
A.一元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P3)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是(P6)
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B.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相对与绝对的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P9)
A.形式和内容
B.方向和道路
C.内因和外因
D.动力和性质
5.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P11)
A.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D.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6.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联系起来的纽带是(P19)
A.环境
B.思想
C.语言
D.劳动
7.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P15)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阶级斗争
D.先进社会意识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C.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9.在近代中国,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是(P38)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
10.毛泽东思想经过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是在(P20)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期
C.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1.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P38)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2.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P25)
A.“三三制”政权
B.苏维埃政权
C.人民共和国
D.民主共和国
1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P22)
A.1840 年到 1911 年
B.1911 年到 1949 年
C.1840 年到 1949 年
D.1919 年到 1949 年
14.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P25)
A.有理,有利,有节
B.又联合又斗争
C.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D.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5.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P25)
A.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
B.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国家所有
C.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
D.减租减息
16.毛泽东在论述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时指出,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P25)
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D.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
17.延安整风的中心内容是(P38)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18.20 世纪 50 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中央领导人是(P30)
A.周恩来
B.邓小平
C.陈云
D.邓子恢
19.在人民内部,发展科学文化的正确方针是(P29)
A.团结-批评-团结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20.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归宿是(P22)
A.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B.批判教条主义
C.达到实事求是
D.批判经验主义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P31)
A.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自发调节作用
D.完全取消国家的计划调控
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P28)
A.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现代化的国家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P27)
A.生产力不发达
B.科技落后
C.资源短缺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P28)
A.发展速度为中心
B.经济效益为中心
C.比例绑调为中心
D.经济增长为中心
25.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P30)
A.工业
B.农业
C.高科技产业
D.服务业
26.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A.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B.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C.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7.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体是(P30)
A.股份制
B.集体所有制
C.全民所有制
D.公有制
2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党全国的工作中心是(P28)
A.经济建设
B.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C.维护世界和平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P27)
A.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现工业化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P27)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力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
3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P30)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需分配
32.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中核心问题是(P35)
A.和平
B.发展
C.反恐
D.合作
3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P34)
A.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为经济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C.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
D.树立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34.“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P36)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保持港,澳,台地区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3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P32)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6.在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P21)
A.执政为民
B.与时俱进
C.党的先进性
D.理论联系实际
37.在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P29)
A.发展
B.开放
C.改革
D.稳定